沒有此功能的鞋櫃就是個“半廢品”,空間再大也沒用,換鞋超級累
雖然每個家庭都會設計鞋櫃,但真正能令自己滿意的卻很少,不是空間不夠用就是使用的時候很麻煩,總是不盡如人意。
齊家栗子覺得,之所以會覺得鞋櫃不好用,是因爲在設計時,沒有做好一些功能。其實呢,鞋櫃的功能設計,要比它的空間大小重要很多,往往少了某一項功能,鞋櫃的實用性就會大打折扣。
沒有此功能的鞋櫃就是個“半廢品”,空間再大也沒用,換鞋超級累。
齊家栗子認爲,鞋櫃可以做到頂,但底部不能觸地,也就是要留出一個鏤空的設計。
鞋櫃底部鏤空
鞋櫃的底部設計鏤空,是有重要意義的,這裡可以擺放平時常穿的鞋,擺脫櫃門的封鎖,方便平時的換鞋操作。
不要覺得省出來的那點時間不值一提,要知道,對於大多數的上班族來說,是分秒必爭的,因爲也許就是那1、2分鐘時間的節約,就能避免一次遲到。而且鞋櫃裡面的鞋比較多,有時找起來也很麻煩,就會浪費更多的時間。
當然,底部鏤空也應該進行分區,一般在中間加塊隔板就行了,左邊放出門常換的鞋,右邊放拖鞋,可以節省時間。
鞋櫃的功能設計
除了底部鏤空之外,鞋櫃還應該有以下幾種功能設計:
1.中部鏤空
鞋櫃的主體部分也不應該全封閉,至少中間部分要留出一塊鏤空區域。
鞋櫃的中部鏤空設計有一個好處,就是方便收納包包、鑰匙、雨傘這些物品。可以在這裡安裝幾個掛鉤,將其懸掛收納起來,出門時直接順手拿下,就不用開櫃門了。
2.換鞋凳
對於鞋櫃來說,換鞋凳是一定要有的,這決定了你是否能夠舒適地換鞋,站着換鞋的痛苦相信很多人都是深有體會。
不過,換鞋凳可不要純粹只是個凳子,還需要有收納部分,就在凳面的下方,設計抽屜和收納格,輕鬆收納襪子和幾雙常穿的鞋。
3.活動層板
多數家庭的鞋櫃,內部層板應該都是固定的,而且層高也都一樣高,這就導致平底鞋收納會造成空間的浪費,靴子和高跟鞋又放不下。
所以,鞋櫃的層板應該設計成活動式的,才更合理,那樣你就可以自由移動層板,根據需求來調節每層的高度。
4.鞋託
即使鞋櫃是通頂的,很多家庭依然會覺得不夠用,因爲每年都在添置新鞋,舊鞋又捨不得扔,那麼總有一天衣櫃會不夠用的。
然而,我們卻可以利用鞋託來給鞋櫃擴容,節省一半的空間,用來放新鞋,想必10年也用不完。
5.掛衣區
鞋櫃最好再設計一個掛衣區,用來收納外套、大衣這些衣服,出門前直接從這裡取下外套穿上,就不用再翻衣櫃了。
6.穿衣鏡
“公开课就是演戏”,不少教师呼吁取消公开课,对教学工作没帮助
出門前我們都習慣整理下儀容儀表,所以玄關這裡需要安裝一面穿衣鏡,就設計在鞋櫃的對面牆面上,或者直接安裝在櫃門上,節省空間。
7.鞋盒
家家戶戶的鞋都有很多,總有一些是不常穿的,這類鞋我們應該用鞋盒收納起來,然後放在鞋櫃的頂面幾層。
至於較爲常穿的鞋呢,就放下面幾層,也方便拿取。
8.百葉門
小丑建議,鞋櫃的櫃門選用百葉形式的,這樣方便奶櫃裡的鞋透氣,畢竟那麼多鞋長期放在鞋櫃裡,難免會有一些味道。
9.感應燈
鞋櫃裡面以及底部鏤空部分,建議裝一個感應燈,方便早晨和晚上光線比較暗的時候,找鞋輕鬆一些,不必摸黑。
因爲,在很暗的環境下找鞋,不僅難找,而且極容易導致暴躁情緒的滋生。
小丑的看法:鞋櫃的設計,空間大小重要,功能更重要,因爲收納空間再大,功能設計的不合理的話,使用起來也會很麻煩,就比如底部鏤空的功能。
鞋櫃裡那麼多鞋,打開櫃門摸黑尋找會很慢,不如用底部鏤空來收納那些常穿的鞋,節省出的幾分鐘,很可能能讓自己免於遲到的厄運。